朱家忠與喬丹的合影。 照片由本人提供
從上周開始,記者的朋友圈就一直被各種和喬丹有關的記憶刷屏了。因為北京時間4月20日,關于喬丹在公牛最后一季的紀錄片《The Last Dance(最后之舞)》正式開播。
喬丹給球迷們帶留下了太多的經典瞬間,但是真正在現場看過他打球的人少之又少,浙江籍的國際籃球裁判朱家忠有幸成為其中一個。借著這次大家一起憶喬丹的機會,執法過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男籃比賽的朱家忠,專門和大家分享了28年前,他從特殊視角看喬丹打球的經歷。
執法奧運會的裁判界三朝元老
還記得當年的那場精彩對決
《最后之舞》是一部關于“飛人”邁克爾·喬丹以及芝加哥公牛締造“公牛王朝”的紀錄片,導演和拍攝團隊獲準拍攝了整個1997-1998賽季,那也是喬丹最后一次和第6次率領公牛奪冠。
長篇紀錄片分成10集,在第一周推出了第1-2集,使用了超過500小時的音像素材,因喬丹近20年沒有同意,直到2016年才開始制作,素材塵封將近22年。
在前二集放完之后,ESPN1臺和2臺當天晚間9點至11點的平均收視人數為610萬,《最后之舞》第一集的平均收視人數為630萬。這創造了ESPN紀錄片的收視紀錄,也制造了無數關于喬丹的話題。
國內在現場看過喬丹打球的人少之又少,浙江籍的國際籃球裁判、連續執法了三屆奧運會的朱家忠有幸成為其中一個。
大家都知道,喬丹曾經參加過兩屆奧運會,除了1984年作為大學生球員參加了洛杉磯奧運會,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男籃比賽更有歷史意義,因為那是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打破禁令,首次允許職業籃球選手參加奧運會。于是,美國男籃組成了由喬丹、“魔術師”約翰遜、巴克利、皮蓬、伯德、羅賓遜等NBA大腕的球隊,這也是“夢之隊”的開始。
朱家忠恰好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執法了一場“夢之隊”的籃球比賽。
目前已經73歲、退休在家的朱家忠,說起執法那場28年前的比賽,記憶猶新,那是奧運會第三輪美國隊對德國隊的比賽,他還清楚地記得最終的比分是111:68。
他告訴記者,那個年代球迷們已經通過比賽錄像知道喬丹有多厲害,所以在奧運會上能夠看到喬丹打球,大家都十分興奮,中國男籃的球員們只要時間不沖突,也都會去看美國隊的比賽。每一場“夢之隊”的比賽,球場都會爆滿,可見他們的人氣之高。
而“夢之隊”在巴塞羅那的待遇也是獨一無二的,他們不住奧運村,住在游輪上,出行有警車開道,全身上下都投了高額的保險,去賽場的路線決不重復兩次,訓練也劃出了一個特定的區域,一般人根本接觸不到他們。
因為裁判的身份,朱家忠能夠利用“夢之隊”球員訓練的間隙,在場館通道里和他們合影,喬丹、魔術師約翰遜都和他照了相,朱家忠說:“這些都是寶貝,太珍貴了。”
當時和喬丹在球場上的距離
不到一米
不過朱家忠事先也不知道,自己會執法“夢之隊”的比賽,在比賽之前,國際籃聯才會把具體的裁判安排通知他們。
“當時我和喬丹在球場上的距離不到一米。”朱家忠回憶當時的規則,一場比賽還是兩個裁判,他和另一位澳大利亞裁判共同執法這次的比賽。
“大家都是頭一次在國際比賽中遇到美國職業球員,那時候各國和他們的差距都很大,每場比賽分差都要到30、40分,所以大家都打得挺客氣的,對抗并不激烈。”
NBA的規則和國際比賽很不相同,朱家忠告訴記者,看得出“夢之隊”的球員們也都在努力適應。朱家忠在吹這場比賽時,也給自己定了一個方針,別把比賽吹太碎了,讓他們盡情發揮:“讓球迷能夠欣賞到最精彩的比賽。”
朱家忠對于喬丹領銜的這支隊伍有非常深刻的印象:“水平太高了,尤其是喬丹,那投籃動作、傳球的時機,還有一次次的暴扣,現場看和電視機里看是完全不同的。”
另外,他對于喬丹等大腕球員絕對服從裁判的態度也很有感觸,“他們都特別自覺地舉手,對裁判是百分之兩百的服從,而且全身心投入到比賽中,不會過多與裁判糾纏爭論,注意力非常集中,所以那場比賽打得也非常流暢和順利,并沒有出現特別大的爭議。”
“夢之隊”在巴塞羅那奪冠之后,美國男籃在奧運會上繼續派出NBA球員組成“夢二隊”、“夢三隊”,但是喬丹再沒參加。
從漢城奧運會開始擔任籃球裁判,又在巴塞羅那奧運會完成執法任務之后,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,朱家忠又吹了一場美國女籃的比賽,連續持法三屆奧運會也讓他成為中國籃球裁判界的傳奇人物。